《庄子·说剑》:何为天子之剑、诸侯之剑、庶人之剑?

由:爱讯家人 发布于:2025-04-22 分类:+学习 阅读:24 评论:0

今天这期,为大家带来《庄子·说剑》这篇文章。这篇文章内容比较简单,只有一则寓言,文意也较为疏浅,缺乏庄子思想的意趣,因此古今许多学者都认为是出自他家之手。

我们来稍微了解一下吧。

从前,赵文王喜好剑术,剑士聚集在他门下作宾客的就有三千多人,日夜在他面前相互击剑,死伤者一年就有百余人,但赵文王还是很喜欢,一点都不厌恶。这样三年,国力就衰微了,诸侯们开始谋划取代他。

太子悝很忧虑这样的情况,就招募身边的人,说:“谁能说服王上的心意,让他停止聚集剑士,就赐给他千金。”

身边的人说:“庄子应该能够做到。”

太子于是让人把千金奉送给庄子。庄子没有接受,他和使者一起去见太子,说:“太子想让我做什么,赐给我千金?”

太子说:“我听闻夫子英明圣哲,诚敬地奉送千金给您的仆从。夫子您不接受,我还敢说什么!”

庄子说:“听闻太子想用我,是为了断绝王上的爱好。让臣上劝说大王,如果拂逆大王的心意,下又不合太子的旨意,就会遭受刑戮而死,我要这金子有什么用呢?让臣上能说服大王,下又合乎太子旨意,赵国上下我要什么得不到呢?”

太子说:“是的。我们王上接见的,只有剑士。”

庄子说:“好,我擅长用剑。”

太子说:“但是我们王上接见的剑士,都是头发散乱,鬓毛突出,帽子低垂,帽带粗实,穿短后幅的上衣,怒目圆睁而出口诘难,这样王上才会喜欢。现在夫子一定要儒服去见王上的话,事情就会很不顺利。”

庄子说:“那么就请准备剑士的服装。”

三天后,剑士服装已经准备好,庄子去见太子。太子便和他一起去见赵文王,赵文王拔出雪白的剑刃来接见庄子。庄子不紧不慢地走进殿门,见到赵文王也不跪拜。

赵文王说:“先生打算用什么来指教寡人,让太子先推荐呢?”

庄子说:“臣听闻大王喜好剑术,所以用剑术来拜见大王。”

赵文王说:“先生的剑术如何能阻止和制服对手呢?”

庄子说:“臣的剑术,十步之内能杀一人,千里之内不被阻留。”

赵文王很高兴,说:“那就天下无敌了!”

庄子说:“用剑之道,先向敌人展示虚幻莫测,再用锋利之处攻击对方,虽后发制人,却能抢先击中。希望能让我试试。”

赵文王说:“先生先到馆舍休息,等寡人安排剑术比试,再来邀请先生。”

赵文王于是让剑士们较量了七天,死伤六十余人,选中了五六人,让他们捧着剑在殿下等候,然后请庄子过来。赵文王说:“今日请尝试与剑士们比剑。”

庄子说:“期望很久了。”

赵文王说:“先生所用的剑,长短如何?”

庄子说:“臣用的剑长短皆可。不过臣有三剑,任凭王上选用,请让我先说明再尝试。”

赵文王说:“我倒是想听听是哪三剑。”

庄子说:“有天子之剑,有诸侯之剑,有庶人之剑。”

赵文王说:“天子之剑是怎样的?”

庄子说:“天子之剑,以燕溪、石城为剑锋,以齐国的岱山为剑刃,以晋卫两国为剑背,以周朝的宋国为剑环,以韩魏两国为剑柄。用四夷来包围,用四时来包裹;以渤海为环绕,以恒山为系带。用五行来制衡,用刑德来论断。用阴阳来操纵,用春夏来握持,用秋冬来运行。这把剑,使用起来不可阻挡。举起来没有什么在它上面,按下去没有什么在它下面,挥动起来没有什么在它旁边,上能斩断浮云,下能劈断地基。这把剑一旦使用,便可匡正诸侯,天下顺服了。”

赵文王茫然失神,说:“诸侯之剑又怎么样呢?”

庄子说:“诸侯之剑,以智勇之士为剑锋,以清廉之士为剑刃,以贤良之士为剑背,以忠圣之士为剑环,以豪杰之士为剑柄。这把剑,使用起来同样不可阻挡。举起来也没什么在它上面,按下去也没什么在它下面,挥动起来也没什么在它旁边;上效法圆天,以顺应(日月星)三光;下效法方地,以顺应(春夏秋冬)四时;中使民意和睦,以安定四方。这把剑一旦使用,如雷霆震动,四方之内,没有不顺服而听从君命的人。”

赵文王说:“庶人之剑怎么样?”

庄子说:“庶人之剑,头发散乱,鬓毛突出,帽子低垂,帽带粗实,穿短后幅的上衣,怒目圆睁而出口诘难;在面前相互击打,上斩断脖颈,下使肝肺破裂。这庶人之剑,无异于斗鸡,一旦命丧,对国事并没有任何用处。如今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庶人之剑,臣个人为大王感到不值。”

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上殿,厨子上菜,大王绕着走了三圈。庄子说:“大王安静坐下,平心静气,关于剑的事臣已经奏完了。”于是赵文王三个月不出宫,剑士们都气愤地自杀了。

这篇寓言,主要讲述了,赵文王因沉溺剑术导致国力衰败,庄子受太子悝之邀,对赵文王进行巧妙劝说的故事。整则寓言的重点,在于庄子的劝说之道。赵文王一心沉溺剑术,庄子若强行劝说,他必不听。何况,他(赵文王)眼见着一年死伤数百人都无动于衷,想来是个视生命为草芥之人。若一言不合,庄子必有杀身之祸。

因此,庄子采用了“以剑止剑”的劝说之道,先迎合其心意,再晓以利害。既然赵文王眼中只有剑,那庄子便穿着剑士服,向赵文王提出自己拥有“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”的高超剑术,赢得赵文王的青睐。而后,再设置悬疑,导之以利,一步步提出“三剑”之说,分析“三剑”之优劣。最终。让赵文王在不知不觉间意识到自己的问题,那就是,自己既然是天子,就应该掌握“天子之剑”,而非沉溺于对国家无用的“庶人之剑”。

“三剑”的内涵,是这则寓言的另外一个重点。

首先是“天子之剑”,讲的是身为一个天子,如何制衡各诸侯,让天下顺服,那既要考虑地缘势力、自然环境,又要考虑刑德赏罚、四时五行,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去考量。

其次是“诸侯之剑”,讲的是身为一个诸侯,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,那便要知人善任,顺应自然规律,协调民意,视角小一些。至于“庶人之剑”,则是一种类似于斗鸡的野蛮行径,除了伤身丧命之外,对国事无益。整个寓言的落脚点,还是在于如何治理天下或国家,与庄子“恬淡、虚静、寂寞、无为”的主张不符,古今许多学者认为是出自纵横家之手,确有可能。

那么至此,《庄子·说剑》篇就为大家介绍完了,我们下期再见。


相关阅读

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