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为了防备那些撬箱子、掏袋子、开柜子的盗贼,就必须紧紧地捆好、牢牢地锁好,这是世俗所谓的智慧。然而大盗来了,直接把箱子、袋子和柜子一起带走,还担心捆得不够紧、锁不够牢固呢!这样一来,之前所说的智慧,不正好是为大盗所储备的吗?《庄子·胠箧》篇开头这番论述很妙,不仅妙在通俗,更妙在这论述背后的言外之意。作者用箱子、袋子、柜子喻指天下或者国家,用捆好绳索、加固锁钥防止盗贼,比喻用仁义礼法等所谓的圣人智慧治理天下或者国家。但是,政治大盗在窃取国家...

    分类:+学习 阅读:116 次 评论:0 发布时间:2025-02-26
  • 今天这期,为大家介绍《庄子·马蹄》这一篇文章。这是一篇议论性质的小短文,共分为三段。我们先来看第一段。马,蹄子可以踩踏霜雪,毛发可以抵御风寒,吃草喝水,翘脚跳跃,这是马的真性。即使有高台、大殿,对它们来说也没有什么用处。直到伯乐这个人出现,他说:“我善于整治马匹。”于是烧它们的毛,剪它们的毛,削它们的蹄子,给它们烙上印记,用笼头和缰绳将它们束缚住, 把它们编排进马厩之中,这样下来,马死去的就有十之二三了;让它们饿,让它们渴,让它们快跑,...

    分类:+学习 阅读:125 次 评论:0 发布时间:2025-02-26
  • 《庄子·骈拇》是《庄子·外篇》中的第一篇,作为一篇纯粹的议论文,它妙语连珠、观点犀利,揭露了世人为追求外物而迷失本性,反被外物所控制的现实,重点批判了仁义道德对人心的束缚,从而表达了顺应自然、自得自适的主张。下面,就让我们去欣赏一下这篇文章。大脚趾和二脚趾连在一起,或者拇指旁边多出一指,虽然都是出生时自带的,但对于人的共性来说,却是多余的。身上的肉瘤,虽是从形体中长出来的,但对于人的本体来说,却是多余的。刻意强调仁义并利用仁义的人,虽然...

    分类:+学习 阅读:115 次 评论:0 发布时间:2025-02-26
  • 《齐物论》中,有这样一则对话:啮缺问王倪:“万物有共同之处吗?”王倪回答:“我怎么知道呢?”啮缺又问:“你知道你不知道的原因吗?”王倪回答:“我怎么知道呢?”啮缺继续问:“难道宇宙万物就无法认知了吗?”王倪回答:“我怎么知道呢?”啮缺最后问:“你不知道这世间的利害,难道至人也不知道吗?”王倪说:“至人连生死都不放在心上,怎么会去关心利害呢?”通过这段对话,庄子告诉我们,所谓万物的界限,所谓的仁义道德,所谓的是非对错,所谓的利害与生死,都...

    分类:影视推荐 阅读:119 次 评论:0 发布时间:2025-02-26
  • 懂得什么是自然,什么是人为,就算是认知的极致了。生命的出现是自然的作用。通过人为保全,便能活到天年。不过,怎么知道我所谓的天年,不是人为的结果呢?怎么知道我所谓的人为,不是自然的作用呢?所以说,这还不算真知。什么才是真知呢?有了真人,才有真知。上古时候的真人,不在乎自己缺少什么。不彰显成就,不谋求私利。他们从不后悔,也从不得意。他们爬到高处不会恐惧,进入水里不会沾湿,身在大火中不感到热。这是因为他们对生命的认知,已处于大道的高度。上古时...

    分类:+学习 阅读:116 次 评论:0 发布时间:2025-02-26
  • 什么样的人,能散发出强大的吸引力,让人忘却其形体的缺陷?答案是:内德充沛与大道相符之人。那么,内德充沛之人又拥有什么样的品质呢?让我们走进《德充符》,跟随庄子去一探究竟。鲁国的王骀,一个受过刖刑而断脚之人,弟子数量竟然与孔子相当。而且,从不见他教授什么,议论什么。但弟子们却能空空而去,满载而归。难道真的有不言的教化,无形的开悟吗?常季把自己的疑惑,说与孔子听。孔子说:“那位先生是个圣人,我以后要去请教他。不止是鲁国,我要叫天下人去拜他为...

    分类:+学习 阅读:104 次 评论:0 发布时间:2025-02-26
二维码